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曲曲折折,但總體而言,是以沿著生產力持續(xù)上升的路徑為總體方向的。
生產力,從直觀意義上講,就是人類生產某種滿足自身需求的東西的力量。
很顯然,這個定義本身就是人本主義的。如果我們生產某種我們既無直接需要、也無間接需要的東西,那樣的一種生產,是否仍然符合生產力的定義,是值得懷疑的。
譬如說,未來如果人類被AI(人工智能)奴役,做一些AI需要而非人類自己需要的事,那種活動是否還能算得上是生產活動呢?
于是我們把人類活動劃分為兩類:生產性的活動,以及,非生產性的活動。我們把生產性的活動稱為勞動。
價值從哪里來?有人說來自于生產。有人說來自于利息。其實利息從哪里來?利息來源于價值的增長。價值為什么增長?價值的增長來源于生產,因而,從根本上,來源于勞動。
須知宇宙最底層有一個顛撲不破的規(guī)律:熵增定律。沒有生產活動,熵增就會消滅一切價值。
熵增對于價值的消滅是以其對于使用價值的消滅為方法的。
就像生產創(chuàng)造價值是以其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為手段的。
滿足人類的需求是產物的使用價值。生產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種使用價值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價值。就像當汽車廠制造了一輛可以滿足交通需求的汽車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汽車的重量一樣。
使用價值是滿足交通需求,而價值則好比是汽車的重量。
生產力發(fā)展的方向是,不斷提高使用價值,并降低價值。就像我們總是在追求用更輕、更便捷的汽車,來更好地滿足我們的交通需求一樣。
世界首富巴菲特領悟到這個道理,是在他收購伯克希爾紡織公司并慘遭毒打之后。生產力越進步,伯克希爾的紡織業(yè)務價值越低。這是多么痛的領悟!
如果巴菲特在此之前讀過《資本論》的話,就不會踩進這個天坑。因為這一點,正是書中所講的常識之一。
巴菲特痛定思痛,最終決定割肉離場,清盤了伯克希爾的紡織業(yè)務,全面轉型為以資本運作為主的控股公司。
后來巴菲特還有一句著名的話是這樣說的,股票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教鏈覺得,巴菲特的“稱重機”這個比喻,還挺契合教鏈上文用“重量”作比價值的。
這樣一來,你就會發(fā)現此處浮現出一個有趣的悖論:
通常,我們認為,企業(yè)要不斷研發(fā)科技,科技就是生產力,科技提高生產力,生產力提高就能讓企業(yè)價值上升,進而推高股價。
這也是很多風險投資和科技愛好者喜歡追捧明星科技企業(yè)的原因。
但是,很不幸的是,這種對價值進而最終傳導到二級市場的價值的推動,是短暫的,投機性的,賭博式的,曇花一現的。
科技的全面進步,當普及到整個行業(yè)后,會讓企業(yè)造出更先進的產品,但價值下降,股價下行。
因為股市是稱重機??萍歼M步讓企業(yè)不斷生產出更好的使用價值,但卻有著更輕的“重量”(價值)。
追捧高科技,而鄙視可口可樂和茅臺的人,本質上還是沒有看透資本的底層邏輯。
高科技只會殺死價值。低科技才是含金量。
所以我們有點兒理解巴菲特了。理解了他為什么那么頑固、保守,對科技公司如此抵觸。
AI(人工智能),尤其是全面取代人類勞動的AGI(通用人工智能)幻想,是高科技“奇點”思維的典型代表。
人類畫師花10個小時“肝”出來的高清插畫,midjourney AI用幾分鐘就能畫出來,甚至后者可能比前者畫得還要漂亮!
AI創(chuàng)造了更高的使用價值(更漂亮,欣賞價值更大),但同時,一定是降低了“肝”插畫這項工作的價值——直接證明就是,當AI大面積取代人類畫師后,畫一張這樣的高水平插畫的市場價格就顯著地跌落,甚至最終變成免費!
因此,效率就是價值的天敵。反效率才能帶來高價值。
當然,此處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前提,那就是任何其他生產者都無法做到比你的生產效率更高,從而你的反效率在市場上始終保有競爭力,這才會帶來高價值。
也就是說,如果一項工作,無論我做得多慢,全世界都沒有任何人能比我做得更快,那么我做得越慢,我創(chuàng)造出來的價值就越高。
巴菲特失足踏入的紡織業(yè)無力做到這一點。你可以不升級你家的紡織機,盡量做得慢一些。但是無奈別家工廠紛紛升級高速紡織機,用低價格優(yōu)勢把你擠出市場。
是的,是自由競爭市場迫使資本在科技升級上進行競賽,從而為全社會不斷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同時卻讓價格越來越低的。
資本運動的目的,是追求價值的生產和獲取,但它實際奔向的終點,卻是消滅自己的價值。
宇宙中無數的運動形態(tài),都存在這樣的二律背反。
資本以消滅自身為終點的運動本沒有什么值得高興或悲傷的。但是,不幸的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在以工資雇傭制為基本形式的勞動關系下,作為勞動者的人,其價值體現只能被籠罩在資本所得以獲取的價值之下。即,資本獲取的價值,扣除利潤和各項物資成本之后,剩下的部分,才會以工資的形式發(fā)給勞動者。
如果科技進步,資本不斷消滅自身可以從市場上獲取的價值,那么扣除之后能夠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價值,也就必然會越來越少。
于是就形成了一個注定的結局:勞動者越是努力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所能夠從市場上獲得的價值就越少,最終導致大量的失業(yè)和人才流失。
程序員們努力996,正是他們35歲被退休的根源所在。他們越是加班加點,就越是為縮短其職業(yè)生涯添火加柴。
要破這個局,就要把人的價值從資本價值的籠罩之下解放出來,擺放到更上一層的地位上,讓人人不可剝奪地直接擁有資本,而不是屈居資本之下。更要打破效率詛咒,用科技實現反效率。
再說一遍,反效率就是含金量。
這樣的技術存在嗎?教鏈告訴你,這樣的技術已經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了15年。
2009年,一個叫中本聰的人啟動了一個叫做比特幣的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具有典型的反效率特性,那就是,無論每一個生產BTC(比特幣)的人,也叫做礦工,無論他多么努力的改進他的機器、投入再多的資源,全世界的礦工在大概每10分鐘的時間里,也只能生產出固定數量的BTC。
同時,無論礦工們多么努力地升級機器,把算力搞得無比強大,也不能顯著地縮短比特幣系統(tǒng)生產出一個區(qū)塊所需要的時間。而生產一個區(qū)塊(賬本),所需要的時間,被概率性的設定在了大約10分鐘左右。
方法就是,如果礦工的總算力提高了,那么就相應地、自動地、以共識方式地提高計算的難度,從而讓礦工們仍然無法以更快的速度生產區(qū)塊,也就無法更快地生產出更多的BTC。
這就和巴菲特踩坑的紡織業(yè),或者我們身邊任何一個別的什么工業(yè)行業(yè),隨著機器的升級、技術的進步,總是可以用越來越短的時間,生產出越來越多的產品,完全完全相反。
于是,在比特幣這樣的反效率生產系統(tǒng)中,礦工算力的持續(xù)提高、計算效率的持續(xù)改進,并不會像傳統(tǒng)工業(yè)生產那樣,降低BTC的價值,反而會用高成本提供的高安全,持續(xù)提高BTC的價值。
教鏈聽過太多互聯網人士,嘲笑比特幣的低TPS,或者嘲笑web3的低用戶體驗,動輒就要建議引入牛逼的互聯網技術和UI設計,改進提升區(qū)塊鏈的用戶體驗。
對于這種人,我們只是笑笑,甚至都不需要和他辯解。因為你知道,他還沒入門呢。
本文鏈接:http://www.3ypm.com.cn/news-2-1049-0.html區(qū)塊鏈是對人類勞動價值的拯救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3小時交會對接模式成功解鎖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