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盧星吉、李春宇、曹奕博)近年來,自行車騎行活動在全國持續(xù)升溫,逐漸成為全民健身新選擇和低碳出游新時尚。與此同時,近期與騎行相關的安全問題頻繁引發(fā)社會關注。騎行活動如何良性發(fā)展?一些騎行組織者、參與者和城市交通專家給出了觀點和建議。
7月24日,參與北京大學國際暑期學校課程的中外大學生在北京街頭騎行。新華社記者 魏夢佳 攝
守法、文明騎行是底線
今年7月下旬,北京交管部門發(fā)布消息稱,將嚴查自行車騎行人在城市道路上競速行駛,主要針對部分騎行者違法在機動車道甚至城市快速路上“刷速度數據”,或是采取無視紅綠燈、相互追逐、蛇形變道等危險行為的問題。隨后多個城市跟進。
圖片來自北京交管部門官網
“現在很多騎友擁有非常好的器材,但對騎行運動沒有完整認知,一門心思追求快,妨礙了公共規(guī)則和秩序……器材水平提高后,本應去適宜的地方發(fā)揮性能,而不是在城市道路甚至長安街這種首都文明的窗口上競速?!北本┦凶孕熊囘\動協(xié)會會長宋國強表示。
“我們加強了對協(xié)會各個俱樂部車隊隊長的教育,要他們負起責任,勸導隊員不要在城市道路開展競速,現在看來我們的俱樂部應該杜絕了這種現象?!?span style="display:none">M2e即熱新聞——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同時他呼吁,注冊俱樂部之外的個體騎友和其他一些騎行愛好者群體也應當守法、文明騎行。
“我們是絕對不希望看到騎友去騎高架橋,去騎環(huán)路,這些地方太不安全了,也不合法,這不是我們作為騎行參與者應該做的事情。”在北京、海南擁有多家門店的“胡同山野”騎行文化空間創(chuàng)始人吳天昊說。
不文明甚至違法的個例也讓正常騎行鍛煉群體承受了污名化壓力,但根據記者的觀察,主流聲音仍是鼓勵文明騎行活動、譴責違法違規(guī)行為。
在一些博主利用城市環(huán)路刷速度數據、闖紅燈的帖子下,許多騎友表達了反對,并建議社交媒體平臺整治此類存在誤導的帖子。
騎行鍛煉要因地、因人制宜
宋國強指出,有騎行鍛煉需求,甚至是競技騎行訓練需求的愛好者,應當妥善尋找合適的路段或場地。
具體來講,他推薦這部分愛好者在周中可以去有連續(xù)環(huán)路且車輛、行人較少的城市公園、綠地附近,遵守交通信號燈指引進行繞圈。在周末則可以前往車流量小、紅綠燈少,路線延續(xù)性好的郊區(qū)路段練習。
“我們協(xié)會公眾號里有推薦路線。都是會員們發(fā)現并上報,然后我們進行整理后推出的比較成熟的路線?!彼螄鴱娬f,協(xié)會也致力于為愛好者開發(fā)更多、更好的路線。
騎行鍛煉還需因人制宜。近期另一起引發(fā)爭議的事件是一名未滿12歲的未成年人跟隨成人隊伍騎行拉練時突發(fā)事故。作為資深自行車教練,宋國強也不建議未成年人尾隨成年人進行配合(群體)騎行。
對于究竟騎多少能達到鍛煉效果,他再次強調了不必求快,應當主要維持在有氧區(qū)間,一周兩次,一次約90分鐘即可。他也建議愛好者不必一味模仿專業(yè)運動員訓練方式,尤其要警惕“低踏頻-高功率”騎行帶來的乳酸堆積問題。在騎行前后,也應當充分熱身、放松。
從多角度發(fā)現騎行樂趣
在社交媒體上,騎行鍛煉人群往往熱衷比拼數據。對此,作為騎行文化推廣者的吳天昊有兩個觀點:其一,安全之外,追求速度、功率數據并無意義;其二,騎行樂趣多種多樣,各人量力而行,總有適合的那款。
因此,他建議騎行愛好者要從自身身體條件、興趣、道路狀況出發(fā),選擇恰當方式?!坝锌煲诵莸娜巳簛碜稍儠r,我會推薦他們騎礫石公路車或者山地車……他們的首要訴求一定是騎得更遠而不是更快。”
“騎行的魅力之一是,它能陪伴人的運動周期相較多數運動更長?!彼a充道。
對于騎行路線選擇,他認為除了偏競技的路線,也有不少偏向城市探索,或是欣賞自然風光,即便是相對“慢”下來了,也能使騎行者身心獲益。
例如北京市東城區(qū)體育局和門頭溝區(qū)體育局聯手打造的“從胡同到山野”騎行精品路線,就濃縮了北京城不同區(qū)域的文化風貌,最終以西部山區(qū)的自然風光收尾。
圖片來自門頭溝文旅公眾號
越來越多騎行愛好者涉足山區(qū)騎行,也反映了這項運動的重要興趣點在于體驗海拔起伏、融入自然風景。吳天昊提醒,進入山野要循序漸進,同時應更加注意安全行駛和車況檢查,“進入山野,無頭盔,不騎行”。
加強騎行安全教育
長期關注騎行城市建設的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認為,雖然近期的爭議主要集中在運動騎行分類上,但只要是合法、文明開展的騎行運動,就無可指責,亟待解決的問題在于:目前全社會在騎行方面的安全教育十分匱乏,普及程度低。騎行安全教育應從參與面最廣的日常騎行抓起。
“我們通常所說的日常騎行,包括通勤、城市游覽活動等。不能光靠法律法規(guī)去治理,因為法律法規(guī)沒那么細。所以騎行安全教育就十分重要?!睏钚旅缯f。
楊新苗的觀點在道路交通實踐中能夠得到印證,比如騎車不佩戴頭盔、邊騎車邊玩手機、拍攝視頻,并排騎行,共享單車載人騎行等違規(guī)或不文明行為。
對于如何搞好騎行安全教育,楊新苗向記者分享了他所推崇的案例。在自行車文化濃郁的荷蘭,騎行安全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體系中,青少年需要通過騎行考試后才能獨立騎車上路。
此外,楊新苗還呼吁各地加強騎行道建設和維護、鼓勵輕量化助力自行車更多地應用于市場。
在國內新興的運動騎行領域,包括吳天昊在內的一些業(yè)界人士也在積極通過社交媒體發(fā)文、在騎行者聚集地張貼海報等形式傳播騎行安全知識。
記者注意到,最近一些騎行俱樂部推出了新手課程,授課內容包括車把抓握、呼吸踏頻、科學變速、上下車、編隊技能、站立騎行等技術要領,也涵蓋教練帶騎經典路線的騎行體驗內容。不過,推出這樣課程的俱樂部尚屬少數。
圖片來自北大車協(xié)公眾號
一位運動自行車經銷商表示:“原來我們的客戶主要是專業(yè)隊,現在普通消費者購買專業(yè)車輛激增……比如遇到紅綠燈該怎么停,道路上的預警系統(tǒng),怎么躲避汽車等等,專業(yè)運動員在訓練中有了經驗,但我想很多消費者是沒有經驗甚至是忽視的,他不覺得這個重要。作為經營者,我其實不希望大家這樣盲目,我們也在計劃請一些專業(yè)人士來提供后續(xù)指導。”
實習生張韓晶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鏈接:http://www.3ypm.com.cn/news-4-167612-0.html自行車騎行活動如何良性發(fā)展?業(yè)內人士有話說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