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記者2月15日獲悉,來自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找到了一個困擾天體物理學家長達20年的難題的可能答案。利用高信噪比的可見光波段發(fā)射譜數據,他們成功揭示行星狀星云中硫元素“失蹤”的秘密。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fā)表于《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
當恒星生命結束時,它們會將物質噴射到太空中,形成沙漏狀或蝴蝶狀結構。這些美麗的恒星遺跡被天文學家稱為行星狀星云。二十年來,為什么行星狀星云中硫元素的豐度低于預期,一直困擾著天體物理學界。
與它們的宿主恒星相比,行星狀星云的壽命只有幾萬年,而宿主恒星卻須經歷數十億年方可步入行星狀星云階段,最終演化為白矮星?!耙虼耍行菭钚窃铺峁┝撕阈撬劳鰰r的快照,是研究恒星晚期演化的重要窗口。同時,研究者可以由它們光譜中明亮分立的、不同元素的發(fā)射線分析計算出多種元素的化學豐度。”論文第一作者、香港大學研究助理譚舒宇告訴記者。
過去的研究表明,行星狀星云的化學組成中硫元素豐度明顯偏低?!斑@很難解釋,因為理論上在更高質量的恒星中,硫應該與氧、氖和氬等更重的α元素同步產生。因此,它在中低質量恒星中的元素豐度的變化應該與其他α元素同步。”譚舒宇說。
此次,科研人員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建造的位于智利帕瑞納的甚大望遠鏡觀測得到的高精度光譜數據,對位于銀河系中心的大約130個行星狀星云進行了研究。結果發(fā)現,硫元素“失蹤” 的異常,與行星狀星云宿主恒星的質量有關。
“我們發(fā)現,使用氧作為金屬豐度比較的方法是不準確的。相反,氬與氧之間的相關性較強,我們認為氬是更可靠的金屬豐度指標?!闭撐耐ㄓ嵶髡?、香港大學教授昆廷·帕克解釋。
昆廷·帕克表示,這項研究首次提供了行星狀星中硫的元素豐度變化與其他α元素同步的證據,因而否定了學界先前的觀點:行星狀星云中的硫異常是因為低估了更高電離態(tài)的硫離子豐度或某些硫的發(fā)射線過弱所導致的;這一發(fā)現凸顯了高精確度數據在揭開科學之謎方面的重要性。
(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 李夢一本文鏈接:http://www.3ypm.com.cn/news-2-3080-0.html天文學家破解行星狀星云的“硫失”之謎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lián)網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