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著悠久辦賽傳統(tǒng)、被學界業(yè)界廣泛認可的全國性藝術類賽事,如今卻成了抄襲和侵權問題的重災區(qū),委實令人唏噓。圖/IC photo
據潮新聞報道,今年8月舉辦的第16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以下簡稱“大廣賽”),又有多篇擬定獲獎作品疑似抄襲,被原作者揭發(fā)。事實上,這已不是“大廣賽”第一次陷入抄襲丑聞。僅在去年第15屆“大廣賽”中,就有161組作品因涉及一稿多投、抄襲、過度模仿或不符合命題要求等問題,被取消了獲獎資格。
一個有著悠久辦賽傳統(tǒng)、被學界業(yè)界廣泛認可的全國性藝術類賽事,如今卻成了抄襲和侵權問題的重災區(qū),委實令人唏噓。這也給賽事主辦方和管理部門提了個醒,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措施,而是放任不端行為盛行,“大廣賽”最后難免淪為網民調侃的“大水賽”,十幾年來辛苦積攢的賽事口碑,也可能在頃刻間坍塌。
主辦方的苦衷不難理解。藝術作品涉及的素材體量龐大,僅僅依靠人力,短時間內確實難以逐一辨識、核查。此外,藝術創(chuàng)作還具有高度的主觀性,無法像文字作品一樣進行查重檢測,對是否涉嫌抄襲的判定,不同的人給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這也給部分投機者留下了“部分借鑒”“變法子抄襲”的空子。
除了判定標準模糊以外,對比賽中不端行為的事后懲戒不足,無形中也滋長了不良的風氣。根據“大廣賽”官方的說法,目前對發(fā)現確實存在抄襲行為的作品,多數只能取消成績并從官網展示區(qū)下架,少數通報相關學校后也再無音信。加之不少抄襲行為被檢舉在時間上明顯滯后,這對于已經靠拿獎實現“名利雙收”的學生來說,多少顯得不痛不癢。
因此,改變“大廣賽”當前的抄襲亂象,并不是主辦方一家之責,也不是一句“加強審核把關”就能解決的。
“大廣賽”的辦賽初衷,是讓全國高校廣告學專業(yè)的學子有一次直面企業(yè)真實營銷項目的機會,也可以考查在課堂上習得的知識能否經得起行業(yè)實踐的檢驗。說白了,這是一次以賽代教、以賽促教的積極嘗試,也是跨校、跨界的有益對話。
但隨著大賽影響力越來越突出,不少院校只看到了其中“賽”和“獎”的意義,甚至為了取得更好的團體成績,通過與績點、保研掛鉤等方式變向“強制”學生參與,無疑與賽事初衷背道而馳。在這樣扭曲的價值導向下,一些學生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做出有違學術倫理的作弊行為,也是必然。
因此,想辦法扭轉部分高校和參賽學生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才能減少賽事問題作品的頻發(fā)、多發(fā)。
此外,在實際操作層面,尤其是在事后懲戒中,如果能形成足夠的震懾效力,對遏制抄襲之風必然大有幫助。
比如,對發(fā)現存在抄襲行為的參賽學校,主辦方可以采取減少次年參賽名額、限制參評團體獎項等處罰措施,以此倒逼有關單位加強德育和自我審查。
賽事主辦方還可以聯合參與賽事籌備的企業(yè)、行業(yè)組織建立“黑名單”機制,在更廣的范圍內通報明確存在抄襲行為的選手名單,也會讓參賽者更珍惜自己的聲譽。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大模型、文生視頻等智能技術被越來越多地運用于輔助藝術創(chuàng)作,未來,類似的“涉嫌抄襲”爭議或許會越來越多。
藝術賽事的主辦者們只有在規(guī)則制定、爭議裁定等問題上與時俱進、早做改進,一項經典的賽事才能走得更遠。
撰稿 / 公羽(學者)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張彥君
本文鏈接:http://www.3ypm.com.cn/news-4-175929-0.html別讓抄襲砸了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招牌 | 新京報快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按鈕